相关问答
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
在我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主体,如果在吸收公众存款的过程当中,为其提供了帮助,或者是共同进行的话,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 中国刑法虽然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一直到1997刑法公布,法律并未对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并未对此进行过司法解释。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下简称《办法》)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三)非法发放贷款、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四)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前款所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实践中争议主要在于《办法》能否作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的依据。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从犯认定,知道所属公司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共存款,仍然参与,应该认定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犯罪故意,在变相吸收公共存款的事件中,如果行为者知道所属公司以虚假销售的名义筹集非法资金,就应该认定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故意。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律主要有以下规定: 1、如果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则应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0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7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