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关于法院执行局立案手续如下 (1)执行本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 (2)执行法律规定的仲裁裁决、公证...
执行庭在受理执行申请后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10天内发出执行通知。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第48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会先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立案后,会向申请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告知申请人在执行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 2、法院执行立案后,即为开始强制执行程序。具体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3、强制执行由法院执行庭的法官负责执行,不是由原生效判决的主审法官负责执行。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法定组织和人员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履行所负义务的程序。法律文书生效后,义务人应自觉履行。如果拒绝履行,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执行程序具有以下特点:执行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无论生效的法律文件是由哪个机构制作的,应该通过民事执行手续实现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执行程序的目的是生效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执行手段具有强制性。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具备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件,包括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判决书、裁决书、调停书、支付命令、仲裁机构制作的裁决书、调停书、公证机构制作的法律给予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件,行政机构制作的法律由人民法院制作的决定书。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件,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支付内容。有义务的一方故意拖延,逃避或拒绝履行义务。中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执行组织和执行员,在院长的指导下,有责任执行本法院对一审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
法院立案手续如下:(一)原告应向法皖提交起诉书和相关证据资料,按被告入数提交证据资料,同时填写起诉书清单一式两份,一份提交法院,保留。(二)立案和计划法院接受当事人提出诉状后,应在诉状清单上签字的审查,在符合立案条件的情况下立案。立案后,符合当即进行排期的,可同时确定开庭日期,时间,法庭和案件承办法官。(三)送达当场立案的案件由立案法官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审判管理系统,并及时向原告送达立案通知书,法律文书送达地确认书,缆费通知书等材料;不是当场立案的上述材料可以通过邮政快递方式送达。(四)缴纳诉讼费用。(5)安排开庭(6)判决。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9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1,498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