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应有明确的被告 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应提交《起诉书》并附主要证据复印件、你的身份证明 起诉书应有对方名称联系方式住址、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
民间借据可以去法院起诉,属于欠款纠纷。债权人可以去当地基层法院申请立案,按要求填写起诉状即可。同时要尽量搜集欠条、对方资料、经济来源、收入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当我们受到诈骗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一定要保持镇定,然后报警立案。立案后处理流程一般分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普通的刑事案件至少要六个月才有结果,复杂的刑事案件可能一年多才会有判决结果。 诈骗罪是数额犯,诈骗案立案条件如下: 1、第一种情形,个人犯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究。不同地区对于诈骗罪追诉数额的规定,有所不同。 2、第二种情形,单位犯罪,“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诈骗罪的量刑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三年以下,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十年以上。
有用,欠条或借条,这是民间借贷关系中最重要的证据。对于民事诉讼,我国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制度,但能否胜诉,还要看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第十条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5人已浏览
195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3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