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残疾人犯罪一般都需要负刑事责任,但如果是十四周岁以下的残疾人犯罪,则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2、如果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的,需要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精神病人在病情发作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规定。主要是根据精神病人在病情发作时失去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聋哑人和盲人因听力、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但对于肢体残疾的人犯罪与其他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条件。 法律条文: 《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残疾人犯法,构成犯罪的,需要判刑,如果属于又聋又哑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中没有排除残疾人。 2、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如果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是需要有监护人监护的,老年人可以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时指定监护人,如果没有的指定的,由配偶、子女担任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六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3人已浏览
1,371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