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包庇走私、销售、运输、制造毒品的罪犯,为罪犯隐瞒、转移、隐瞒毒品和罪犯收入的财产,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的情况严重的,处以3年以上...
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转移毒罪: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一般都是出于故意; 3、侵权对象是国家对毒品的控制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他人的健康。国家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毒品,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管理法》和《精神药品管理法》。这几条法规明确了毒品种植、制造、运输、使用、管理,严格规定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使用,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或许可,持有存毒品的行为都违反了国家对毒品管理的规定,而且行为者非法持有的毒品随时流入社会,有可能危害他人的健康。因此,为了维护国家对毒品的管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必须处罚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本罪的对象是毒品,即本法第357条规定的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咖啡、大麻、卡因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行为者错误地收藏假毒品,保存,行为者主观地知道是毒品,故意违反国家毒品管制,实施非法持有的行为是刑法理论上的对象认识错误。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毒品。持有毒品是指行为者持有毒品时,没有合法依据,或者行为者持有毒品,不是基于法律、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许可。行为人合法持有毒品,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依法生产、使用、研究吸毒者持有吸毒时,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如医生因患者病情需要,为使用毒品持有毒品,经有权机关批准从事毒品管理职业的,经有权机关批准制造毒品后持有毒品或依法运输毒品的,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持有毒品,即行为者对毒品的事实控制。持有具体表现为占有,携带,藏有或者以其他方法持有支配毒品。不要求物理把握,不要求行为者总是把毒品握在手里,放在身上,放在口袋里,只要行为者认识到它的存在,就可以管理或支配它。持有时不要求行为者持有毒品,所有权属于他人,但实际上在行为者支配下,行为者持有毒品的行为者是否知道自己有所有权,所有者是谁,不影响所有者的成立。另外,持有不要求直接持有,即介入第三者,也不影响持有的成立。行为者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的情况下,将毒品委托第三者保管的情况下,行为者和第三者都有这个毒品。持有是持续行为,只有毒品在一定时间内由行为者支配,才构成持有。关于时间的长短,不影响持有的成立,只是量刑情节,但时间过短,行为者实际控制毒品时,不能认为持有。非法持有毒品达到一定数量才构成犯罪。即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国家禁止非法持有的毒品而故意持有。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自己持有的是毒品,则不构成本罪。非法持有毒品行为人的动机,目的多种多样,因此故意的具体内容不限。有人认为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意图才构成犯罪。我们认为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当场检查非法持有数量较大的毒品,行为世界不说明持有毒品的目的,来源,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犯有走私、销售、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和隐藏毒品的行为,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定罪量刑,司法机关如果能够证明行为者有走私、销售、运输、制造毒品的目的,就构成走私、销售、运输、制造毒品罪。
金额大的标准。1、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100克以上;2、氯胺酮.美沙酮1公斤以上;3、三唑伦.安眠酮50公斤以上;4、氯氮卓.艾司唑仑.地西仑.溴西酮500公斤以上;5、除上述毒品以外的毒品数量大的。金额大的标准。1、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除甲基苯丙胺)20克以上不足100克的;2、氯胺酮.美沙酮200克以上不足1公斤的;3、三唑伦.安眠酮10公斤以上不足50公斤的;4、氯氮卓.艾司唑仑.地西仑.溴西酮100公斤以上不足500公斤的;5、除上述毒品以外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含量符合问题。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对贩毒数量不按纯度折算,但新型毒品增多,海洛因掺假频繁,纯度越高危害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关于大量混合假和高纯度贩毒的同等处罚,表面上严厉处罚,实际上不公正,违法责任符合原则,因此需要鉴定以下两种情况的毒品含量,作为量刑的适当情况:1、有证据证明混合假。2、新型毒品事件,由于其成分混乱,应对其毒效.毒量鉴定,参考交易价格,决定适用处罚。含有两种以上毒品成分的毒品混合物,应进一步鉴定成分,确定含有的毒品成分和比例。如果毒品中含有海洛因.冰毒,则应以海洛因.冰毒分别确定其毒品种类;如果不含有海洛因.冰毒,则应以其中毒性较大的毒品成分确定其毒品种类;如果毒性相当或难以确定毒性大小,则应以其中比例较大的毒品成分确定其毒品种类,并在量刑时综合考虑其他毒品成分。含量和全案涉及的毒品数量。刑法.司法解释等已规定量刑数量标准的毒品,根据刑法.司法解释等规定适用刑罚的刑法.司法解释等未规定量刑数量标准的毒品,有条件转换为海洛因的,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非法药品转换表》,转换为海洛因数量后适用刑罚。
本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原植物的管理制度。国家历来严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和通知。如1978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施行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如果发现私自种植罂粟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严肃处理。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禁止鸦片烟草毒的通知》,198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鸦片烟草毒的紧急通知》,1988年公安部、卫生部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私种罂粟的通知》。本罪的对象是未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和幼苗,毒品原植物用于提取,加工成鸦片、海洛因、冰毒、咖啡、卡因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植物。没有灭活,也就是说生存、买卖、运输、携带、拥有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和幼苗的不成本罪。(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作为行为者实施了违反国家法规、违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和幼苗的行为。非法买卖是指以金钱和实物价格非法购买或销售未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和幼苗的行为,非法运输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从事未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和幼苗运输的行为,包括国内运输和国境在内,国境非法输入。所谓非法携带,持有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没有合法的携带权,持有权占有,持有,持有,隐藏,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持有未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和幼苗的行为。必须具备数量多的要素。(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可以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0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