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主要来自《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他们对于侵犯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计算的规定分别如下: 《著作权法》第48条...
可以分为不同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计算方式都是不太一样的,可以要求实际经济赔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案件的具体应用法律几个问题的说明(二)》第四条规定,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犯罪,人民法院应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收入,非法经营额,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社会危害性等情况,依法处罚金。罚款金额一般在违法收入的1倍以上5倍以下,或者在违法经营金额的50%以上的1倍以下确定。 法院决定罚款刑期时考虑的因素如下 1、非法收入; 2、非法经营额; 3、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 4、社会危害性; 5、其他。 而确定罚金数额有两种计算方式: 1、违法所得为基数,1倍以上5倍以下; 2、非法经营数额为基数,50%以上1倍以下。 由此可见,这说明给予法官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依据,法官可以根据具体事件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你要明白,一般来说,知识产权是私权。而根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理,权利人通过诉讼活动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无疑应该提供相关的证据支持,当然包括确定赔偿数额的证据。而在实践中,权利人极少提供赔偿数额的确定方面的证据材料,直接选择以法定赔偿的方式确定赔偿数额。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法律均规定了三种确定赔偿数额的方法,一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二是侵权人的非法获利,三是法定赔偿,即由法院根据侵权人的侵权情节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基本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给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
1、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 2、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3、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1人已浏览
293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