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概念 故意杀人罪名(刑法第232条),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
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很简单:犯罪人有刑事责任能力、具有杀人的主观心态、实施了杀人行为、侵犯了他人生命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或者十年以上;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是必要的构成要素,根据犯罪形态,故意犯罪分为预备犯、中止犯、既遂、未遂等不同的犯罪形态,犯罪对象死亡的死亡只是故意犯杀人罪的必要条件,预备、中止、未遂不需要,但必须决定故意犯杀人罪。
1、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3、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主体包括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4、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2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