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认定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情节尚不属于严重,即使具有拒不执行的行为,也不能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根据《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它对各类案件制作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具体形式。判决和裁定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持执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诉,而不允许抗拒执行。维护这种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权威,就是维护法律和法制的权威,就是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执行的对象,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这里包括两层含义: (1)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判决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就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诉讼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作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象的判决与裁定,包括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经济案件等各类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但从审判实践看,主要是拒不执行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的判决和裁定;至于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很少有可能拒不执行。 (2)是具有执行内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谓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已经超过法定上诉、抗诉期限而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以及终审作出的判决和裁定等。至于没有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因为尚不具备依法执行的条件,自然不会发生拒不执行的问题。 经人民法院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书生效后,能否成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对象,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种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后,即具有与生效判决、裁定同等的效力,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因而从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需要上来考虑,这种生效调解书也能成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对象,拒不执行刑事自诉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等诉讼中由法院主持达成并已生效的调解书的,也可以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如果没有采用诈骗手段且是实在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则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坐牢;根据《公安部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1992年4月25日)的规定,公安机关不能介入普通的民事纠纷,所以不属于刑事案件;只有在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才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上述第四项行为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有上述第四项行为的,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总之这个拒不执行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就是看被告人的一些行为,如果说有能力履行,但是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构成拒不执行罪的。有能力执行又伪装自己无能力执行导致法院裁决错误将构成情节严重的拒不执行罪的行为。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相关律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