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
个人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拥有所有权。因此,老年人去世后,土地使用权不是老年人的遗产,不能依法继承。但这种土地使用权,国家或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房屋的确权一般是指办理不动产权证,土地确权意味着: 首先是有利于强化物权保障。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经确权,农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其次,有利于强化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经过确权颁证之后,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农民就等于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无论谁想再动农村的承包地,都必须经过本户同意。如果农民外出打工,还可依法把承包地进行流转,交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来经营,换取实物或租金。这样一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会增加。再次,农民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当前,因部分农民无法提供担保、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贷款难问题较突出。而确权登记颁证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民就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最后,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如果耕地面积四至不清、面积不明承包地流转就潜藏较大风险,不仅农户不能放心流转土地,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也难以安心经营,必然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土地确权与土地登记两者的区别 从内容上看,对土地权利实体上的认定,属于确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什么样的土地或用地,要明确什么样的土地权利,都是由土地确权规定。而对土地权利的产生程序,履行什么样的手续,把土地权利固定下来,属于土地登记要解决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土地确权法律凭证范围广,有纪要、协议和权属证明,也有人民政府的决定和土地证书和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而土地登记法律凭证是审批件、登记材料和土地证书。 从法律和规定看,土地确权的依据是实体法和规定,而土地登记的依据是程序法和规定。 从先后顺序看,土地确权在先,而土地登记在后。 土地确权和登记的联系 土地确权是土地登记的必要的前提条件,不进行土地确权就无法进行土地登记。经过土地确权的土地权利,只有通过登记才能有效。 土地确权是土地登记的核心内容,是土地登记的实质问题,只有确定的土地权属明确,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土地登记行为才合法有效。土地登记是土地确权的外形要件,是对确定的土地权属的具体承认形式的公示。 通过明确土地确权和土地登记的关系,可以看出,土地确权和土地登记都是土地产权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其中,土地确权对土地登记起着重要的前置作用。土地登记进展的结果如何直接取决于土地确权的成果。
如果土地没有得到确认,它可能会被收回。未经许可开荒的土地不予确认,原则上交给开荒者继续使用,村集体有其他规划的,可以收回;非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作为宅基地的,村集体可以收回重新分配;废弃闲置宅基地不予确认,村集体可以收回。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1人已浏览
242人已浏览
298人已浏览
5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