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刑法和刑法理论的研究成果,构成犯罪有四个必要条件。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这四个必要条件是犯罪主体、主...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客体,即刑法保护的法益; 2、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 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4)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即犯罪对象、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四)犯罪对象是指刑法保护和侵犯的社会关系。【案例】高某是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有一天,高某带领孩子外出游玩,途中孩子余某不慎掉进路边未加盖约70厘米深的粪池。高某嫌脏不肯跳进粪池救人,只是大声呼救,周围却没有人。过了几分钟,一个农民路过这里,得知孩子余某掉下粪池,毫不含糊地救了余某。但是由于延误时间较长,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判决】高某知道自己不下去救人的行为可能会有危害儿童生命的可能,却让儿童死亡的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主观上是间接故意的。客观上,高的行为导致儿童死亡,因此高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本案不作为犯罪。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根据其职业要求,高有义务保护儿童的安全。当余掉入粪池后有义务,客观上可以实施抢救儿童的职务行为时,他因怕脏而未能履行职务行为,最终导致余死亡的严重结果。因此,高构成不作为犯罪。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岁的人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或者赦免后,随时再犯上述任何一类犯罪的,以累犯论处。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3人已浏览
223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1,0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