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从国家法律体系来看,民事诉讼法的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同属于基本法。民事诉讼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
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首先是一种民事诉讼。也就是说,这种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是民事损害赔偿。在实体法上应当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在程序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同其他诉讼法相比较,民事诉讼法有如下特征: (1)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它调整的是民事诉讼关系和民事诉讼活动,这种调整对象是特写的,是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的。 (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的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是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是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以及保障民事诉讼主体诉讼权利和落实诉讼义务的规定。 (3)民事诉讼法具有广义性。民事诉讼法的广义性是与民事诉讼的广泛性相适应的。由于民事诉讼广泛适用于民事、经济、劳动争议、专利、商标、海事、债务催偿和法律规定的其他特殊类型的案件。因此民事诉讼法也就广泛地适用于民事诉讼范围的各类案件的诉讼。 (4)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的特有性。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这是由民事活动本身所决定的,这也是与其他诉讼法律相比较的最明显的特征。民事诉讼法是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和处分的法律。民事诉讼法狭义上看是关于民事诉讼法律的法典,但实质上,它是对一切与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文件、规定。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在民事范围内的纠纷,都可以适用于民事诉讼法。
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首先是一种民事诉讼。也就是说,这种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是民事损害赔偿。在实体法上应当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在程序上,除刑事诉讼法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都要遵循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附带民事诉讼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这种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告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在刑法上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民法上又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两种责任虽然性质不同,却根源于被告人的同一违法行为。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在一种诉讼过程中同时解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这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依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第一,从其在法律体系地位来看,其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一样,居于基本法的地位。第二,从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其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替代的,民事诉讼法也决定属于独立部门法。第三,从民事诉讼法确定的内容来看,主要规定的是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保证这些权利的行使、履行义务的诉讼制度和程序,表明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5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268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