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并处罚金,罪犯确有履行能力而不缴纳的,不能假释。 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
确有执行、履行能力而不执行、不履行的,在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是指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在法律实践中,对于罚金数额较低的案件,司法机关并不会主动强行追缴,但服刑人员不应当忽视罚金的缴纳,罚金未予缴纳的,即使服刑人员的主刑已经执行完毕,但正常生活可能会受到一定不良的影响。而在服刑过程中,对于刑事判决中的罚金未交的,从形式上说,服刑人员不满足认罪悔罪的表现,不能满足所需的实质条件,那么这对假释申请的批准通过,可能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期望获得假释的人员,建议其尽量尽快地依法缴纳罚金,积极准备,努力提高获得假释批准的可能性。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应包括如下情形: (1)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突出的立功表现; (2)罪犯已经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并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 (3)罪犯有专门技能,有关单位急需使用; (4)罪犯家庭有特殊困难,需本人照顾,请求假释的,在司法实践中,须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证明。但对犯罪集团的首犯、惯犯和罪行特别严重的罪犯除外; (5)为了进一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执行对未成年罪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犯罪时未成年,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1.未缴纳罚金不能减刑假释,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缴纳罚金是表明当事人的积极认罪态度的,所以不能适用减刑假释,罚金是《刑法》的一种刑事处罚,是对犯罪分子的经济惩诫,表明犯罪是需要付出经济成本的。对于是否判处罚金,一般来说,侵犯财产罪的案件需要判处罚金,而且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罚金需要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对于拒绝缴纳罚金的,必须在刑期以及执行方式上有所体现,比如说本来可以判处缓刑的,拒缴罚金的话就判处实刑了。 2.不交罚金的,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对减刑、假释等也是有限制的,执行机关会认为悔罪态度不好,从而不提交减刑、假释建议给人民法院,那么想减刑、假释就比较困难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50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