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单位合同诈骗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理解为对单位合同诈骗起主要作用的单位领导人。首先,必须是合同诈骗犯罪单位的主管人员。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中的...
一、个人诈骗的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关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谓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单位的犯罪意图积极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单位内部一般工作人员。构成直接责任人员,一般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单位内部人员。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单位内部某些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如财会人员、供销人员等;二是必须亲自实施了具体的单位犯罪行为。一般表现为根据单位领导的指示和意图,以完成本职工作的形式具体实施了犯罪行为;三是对自己所实施的单位犯罪行为在主观上是明知。如果对自己的行为不知是犯罪,由于缺乏主观罪过,则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在单位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员。如果只是依其职责消极地执行了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则不应以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以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否则,都不应以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直接负责人认定方法: 1、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负责人,如果是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则一般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即单位的主管负责人,也包括法定代表人; 2、如果是指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一般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包括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或者职工。
所谓直接责任人员,首先是掌握单位实际领导权限的人员,在单位犯罪中发挥组织、指挥、决策作用;其次,必须与单位犯罪直接相关。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直接负责人主要有以下几类: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一般负责人、单位部门负责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23人已浏览
906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8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