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法定证据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1、法定证据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有些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只有经过公证,才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公证处办理的这一类公证就是法定公证。法定公证的法律效力,是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即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经过公证方能成立或者生效。公证法中对法定公证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事项,只是做了原则规定,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而在法律、行政法规中关于应当公证的事项也很少,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②、《婚姻登记条例》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④、《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⑤、《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⑦中有所规定。
公证书效力分三种: (1)证据上的效力。一切公证书都有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因为公证是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予以确认证明,一旦纠纷发生,公证书就成为特殊的书证,证明力较强。人民法院对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应当确认其效力。 在审判人员认为没有疑义的情况下,即可将公证书作为证明事实的证据。 (2)执行上的效力。我国公证暂行条例规定,对于追偿一定数额的金钱或物品的债权文书,经审查该项债权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当事人双方对债权本身无争议,债务人应履行、能履行而不履行时,公证机关可以给予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证明。这种证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债权人可据此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3)法律上的效力。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是该项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之一,如没有履行公证,该项法律行为则没有生效。
公证处的公证是有法律效力的,主要有以下三点法律效力: 1、法定证据效力: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强制执行效力:是指对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如债务人不履行,债权人可持公证书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而不再经过诉讼程序。 3、法律行为成立要件:当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采用公证形式设立、变更或终止时,公证即成为相应的法律行为设立、变更、终止的必备要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0人已浏览
76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2,85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