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离婚赔偿的条件是:一方有重婚;一方与他人同居;一方实施家庭暴力;一方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还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
具体说来,离婚赔偿条件如下: (一)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的、具有虐待、遗弃行为的。 (二)因为上述行为而导致法院判决离婚。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被请求方必须具有法定的过错行为。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过错行为。(二)请求方无法定过错行为。(三)必须因法定过错行为给请求方造成了损害。(四)必须因法定过错行为导致了离婚。
1、存在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所禁止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违法行为作为构成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违法性,表现在离婚案件中,因配偶一方之违法行为致使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即为有违法性存在,主要指: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违法行为。 2、存在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它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必备要素,是构成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只有一方当事人遭受精神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才能产生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侵权损害的因果关系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表现在离婚案件中亦如此。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饼居、通奸、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无过错方遭受精神损害的直接原因。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精神损害后果是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离婚案件中,有时配偶一方实施违法行为并不是直接针对另一方,如一方因盗窃罪被判长期徒刑,其行为可能伤害夫妻感情,给无过错方造成极大的精神损害。因此,只要配偶一方有违法行为存在,并且这种行为导致了无过错方的精神遭受损害,无论这种损害事实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造成的,均应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主观上有过错 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侵害他人精神利益的要承担民事责任,同样过失侵害他人精神利益的也应承担民事责任。表现在离婚案件中,过错方主观上应有意图违反婚姻法或其他法律,伤害夫妻感情,导致家庭破裂的故意或过失,客观上应有实施如重婚、拼居、通奸、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
离婚补偿是指约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了较多义务,因而在离婚时付出较多的义务的一方要求另一方给予适当物质补偿的一种制度。我国《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据此,要求离婚补偿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各自所有。 ②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履行了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义务。 ③一方在履行上述义务时比另一方付出得较多。 ④必须在离婚时提出补偿请求。 以上就是110ask.com小编为大家带来离婚赔偿协议书由谁写的全部内容。只有仔细了解了离婚赔偿怎么分配相关问题,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欢迎咨询110ask.com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