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出了交通事故当时没看见就不算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
交通事故和逃逸不能直接比较,我国刑法没有规定逃逸犯罪,交通事故逃逸可以作为交通事故犯罪的法律加重。一般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依据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关于交通肇事罪酒驾逃逸罪两者的区别,醉酒驾驶而构成的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区别主要有一下两点: 1、对于法定结果的发生要求不同。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要求有法定的结果发生。至少要求造成重伤一人以上或者造成公共财产、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以上的。而现在的醉酒驾驶是行为犯,该罪不以发生严重危害后果为前提,只要是有醉酒驾驶行为即可构成危险驾驶罪。 2、量刑不同。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为三个等级。 (1)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醉酒驾驶的量刑只规定了处拘役,并处罚金。 刑法修正案八二十二中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所谓“其他犯罪”主要包括交通肇事罪、妨害公务罪。因为危险驾驶罪最高刑也仅仅为拘役,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所以,对于因危险驾驶造成了伤亡后果或者其他重大损失的事,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而对妨害交通执法人员纠正或者危险驾驶行为的,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
交通肇事逃逸能私了吗?(1)“私了”中逃逸行为的表现形式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二、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弃车逃逸。虽然说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后果均不严重,但是这两种逃逸行为在“私了”事故中也时有发生。通常表现为: 1)当双方在对事故事实的确认、或对如何赔偿的问题产生了争议,未进行友善的协商,发生了口角时,于是,一方当事人“拂袖而去”,驾车离开现场。 2)双方在核实有关情况时,乙方发现甲方车辆无车牌,或酒后驾车,或非司机驾车,提出不能“私了”需要报警时,甲方心虚害怕,为逃避法律的严厉处罚,寻机逃逸。 3)事故发生后,乙方称受伤,如果经医生检查无大碍可“私了”,甲方在送乙方去医院的途中,或乙方正在接受治疗时,甲方不愿承担乙方的各种经济损失而中途“溜号”。 (2)遇对方逃逸怎么办因为“私了”中的逃逸者一般都与当事人见过面、接触过,所以遇到对方逃逸,当事人应当可以、并力求记住对方车辆及对方的以下几种特征并及时报警: 1)车辆的型号。如:小客车、吉普车、旅行车、大客车、大货车、小货车等。 2)车辆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 3)车辆号牌。包括:颜色(如:小客车为蓝色,大客车为黄色)、号码(最好记全,无法记全也应当记住其中前面或后面的两个数字)。 4)车辆的其他主要特征。如:车身上的图案、文字;有无装载物,装载物的名称等。 5)逃逸者本人的主要特征。如:身高、体态(胖瘦)、年岁(青年、中年、老年或约多少岁)、长相(身体外露的部位是否有疤痕、纹身、黑痣等)、衣着等。 (3私了如何核实准确对方的身份“私了”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准确核实对方的身份及一些相关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询问、观察、核对去查明: (1)通过居民身份证进行核实居民身份证是公安机关颁发的最能有效证明某个人身份的证件,上面所注明的姓名、性别、年龄、居民身份证号是非常准确的,不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身份证。查看对方的身份证是“私了”时最便捷、最准确的一种方法。 (2)通过机动车驾驶证进行核实如果对方当事人在现场称没有携带居民身份证(有的当事人可能不愿意让外人查看自己的身份证),也可以通过机动车驾驶证进行核实。机动车驾驶证号与居民身份证号是一致的,机动车驾驶证登记的姓名、地址与居民身份证也是一致的。
弃车逃逸,是指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在有关负责部门赶到现场处理前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弃车逃逸与肇事逃逸都会加重处罚,只是以逃跑时有没有留下车为区别,是法律上为了一些特别情况而定的词汇。 《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怎么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92人已浏览
310人已浏览
488人已浏览
8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