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首先,所谓庭外和解其实就是双方当时在法官主持下,就有关赔偿事项进行协商,并不需要很多时间。 第二,如果庭外和解的,一方当事人实际赔偿另一方当...
这个没有一定。你说的调解应该是在法院诉讼过程中,由法官组织的调解。诉讼过程中的调解期限是纳入审限计算的,所以诉讼调解不是无限制的,在审限到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调解期限是10天,但是应当以您治疗终结之日起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只要治疗没有结束,就不会超过调停期限。2、超过调停期限也没关系。因为如果调停期限内没有达成调停协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法院调解,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调解案件时,当事人应当出庭;如果当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经过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到场协商。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除法律规定的特殊原因外,一般应当公开调解。在法院调解中,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应予批准。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内容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针对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解: 1、诉前调解。 2、立案调解。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5、社会化调解。 6、开庭调解。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 7、庭后调解。庭后调解是指庭审结束后,判决下发前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8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277人已浏览
3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