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政机关可以通过以下行为应对行政诉讼:依法提交其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依法提出答辩;按时参加庭审;并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
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立案通知书后15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自收到起诉状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作出被起诉具体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五款的规定,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结合《执行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下,授权其内部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i诉讼的,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执行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其行使行政职权的,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以实施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如果行政机关想在行政诉讼中胜诉,那么就必须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因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复议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加以严格、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法定的程序。行政申诉程序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性文件来调整。与行政复议相比较,在受理、裁决等程序方面更为灵活。在处理时限上,对行政申诉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要由处理机关灵活掌握。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规定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及其在诉讼活动中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行政诉讼是一种诉讼程序法,主要是确定诉讼参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8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5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