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被委托的公安机关法医鉴定机构对办案单位的委托应予受理,不得无故拒绝,对没有委托书的当事人,鉴定机构有权拒绝。 2、法医伤情鉴定要坚持实事...
工伤认定标准中的三工原则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工伤认定原则工伤认定原则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准则。在认定工伤时应遵循以下十个原则: 1、无责任补偿(无过失补偿)原则 2、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个人不缴费原则 5、区别因工与非因工原则 6、经济赔偿与事故预防、防治相结合原则 7、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8、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9、区别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原则 10、集中管理原则。 二、工伤认定依据根据我国2011年1月1日实行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一般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6、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规定。 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工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四、《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故意犯罪;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 2、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的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法律未作规定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如我国现阶段对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气味鉴别(警犬鉴定)等尚未作为法定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而且鉴定材料的来源 (含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 3、鉴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鉴定的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4、鉴定的步骤、方法应当是经过法律确认的、有效的,鉴定标准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5、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的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和必备的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1、工伤鉴定陈旧性骨折的认定原则是合法、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如果是在陈旧性骨折处发生再次骨折,而且该再次骨折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因公受伤的,则该再次骨折应该属于工伤。 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37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