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对于教唆未遂这种情况是属于非常特殊的,对于教唆未遂,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犯罪的情形的话,一般不会构成犯罪。 2、教唆未遂的几种情形 (1)教...
1、对于教唆未遂这种情况是属于非常特殊的,对于教唆未遂,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犯罪的情形的话,一般不会构成犯罪。 2、教唆未遂的几种情形 (1)教...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有可能会构成未遂。 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 4、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而构成既遂的犯罪。 既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分则对所触犯法条规定的法定刑直接处罚。
教唆未遂的情形: 1.被教唆者并没有接受其教唆的犯罪意图 2.被教唆者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甲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实施的行为是乙罪,且甲罪与乙罪之间不存在重合关系。 3.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即被教唆人实施犯罪不是教唆犯教唆引起的。教唆未遂亦可罚,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教唆未遂是指已经开始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因教唆犯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失败。其主要特征是:(1)教唆犯已开始实施犯罪行为。共犯从属性上认为,教唆犯属于实施犯,只有实施犯才能视为教唆犯。共犯独立性认为,共犯独立表现其主观恶性,教唆犯对实施犯没有任何从属性,只要教唆犯开始教唆,就可以视为教唆犯。根据中国刑法理论,教唆犯的开始不是以被教唆犯的开始为转移,只要教唆犯开始实施教唆行为,就是教唆犯的开始。(2)教唆犯没有得逞。教唆犯失败是区分教唆未遂和既遂的标准。刑法理论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教唆犯是行为犯,只要教唆行为完成,就构成教唆既遂,反之亦然。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被教唆的人是否接受教唆形成犯罪决意作为区分教唆犯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只要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形成犯罪决意,并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无论被教唆人实施的是犯罪预备行为,还是犯罪实行行为,是犯罪既遂,还是犯罪未遂,教唆犯均构成既遂,反之是教唆未遂。第三种观点认为,应以教唆犯实施教唆犯罪是否既遂为标准,区分教唆犯既遂和未遂。教唆犯实施教唆犯罪构成既遂的,教唆犯也是既遂,反之亦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8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308人已浏览
2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