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破产流程是指从启动破产程序到破产程序终结的一系列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包括法院、债务人、债权人和管理人,根据新破产法的规定,破产程序主要...
破产流程是指从启动破产程序到破产程序终结的一系列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包括法院、债务人、债权人和管理人,根据新破产法的规定,破产程序主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司破产清算顺序如下: 1、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破产清算程序的进入取决于破产程序的开始,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由其债权人或债务人向公司所在地法院提交破产申请;其次,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并宣告企业破产,企业由此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2、成立清算组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由人民法院自宣告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组由人民法院与同级人民政府协商指定,由相关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3、破产企业的全面接管清算组正式成立,并进驻破产企业后,清算组便正式替代破产企业以其自身名义进行运作,对破产企业的全面接管,包括破产企业印章的接收;破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接收;破产企业重要文件、合同的接收;破产企业财务的接收;破产企业财产的接收。清算组作为替代破产企业运作的实体,还须对破产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包括:对破产企业的人事管理,如留守人员的确定,员工的安置及人事档案的管理;对破产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对破产企业的资产管理,如固定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投资资产的管理,在建工程的管理;对破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如财务帐册、财务凭证的管理,银行帐号的管理,日常开销的管理和控制。 4、破产企业的财务审计对破产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破产企业公司的基本情况,如公司注册登记情况、股东情况及股权比例情况,破产企业注册资本情况及到位情况;破产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破产企业财务人员情况和变动情况,财务凭证及帐册保存情况,帐目记录情况,财务审批情况,如负责人、支出程序等,财务帐册及原始凭证的真实和完整情况;破产企业负债情况;破产企业涉诉案件情况,包括破产企业作为原、被告正于诉讼中的情况,败诉案件的执行情况及破产企业不作为原、被告,但为其他公司提供财产抵押或经营担保而涉诉的案件。 5、破产财产的清理清算破产企业财产的清理,这主要是指清算组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权属界定、范围界定、分类界定和登记造册的活动。 6、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7、制定破产清算报告
破产和解程序的主要内容 (一)和解申请人 我国《企业破产法》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 债务人申请和解,应当提出和解协议草案。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申请符合规定的,应召集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解协议草案进行决议。 (二)和解协议的成立 和解协议成立的方式是债务人以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形式向债权人团体发出要约,债权人会议以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的决议形式作出承诺。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的决议,符合“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的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担保债权总额的2/3以上”的条件时,即为达成和解协议。 (三)和解协议的生效 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必须经人民法院认可方能生效。这样规定,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程序公正。 经债权人会议通过的和解协议,提交人民法院认可的,人民法院应当从协议内容和会议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审查。如未发现违法情事,则予认可。如果发现违法情事(例如,同一顺序的债权未按比例减让或未按比例分配,未经权利人同意处分了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或担保权标的物),人民法院可责令债权人会议纠正,也可以裁定不予认可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人民法院认可和解协议,应当发布公告,中止破产程序。和解协议自公告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四)和解协议的法律效果 生效的和解协议,具有如下法律效果。 1.破产程序中止。自和解协议生效时起,破产程序中止。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最重要的效果。(1)破产宣告受到阻却。据此,清算组成立和接管财产的情况无从发生,债务人享有继续占有、使用和处分财产的权利。(2)企业财产继续受破产法的保护,个别债权人不得向企业追索债务,个别请求企业给付财产的民事诉讼、民事执行程序以及相关的诉讼保全措施均不得进行,企业也不得实施破产法所禁止的财产处分行为和个别清偿行为。 2.对债务人的拘束力。和解协议对债务人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1)必须认真实施重整计划;(2)必须切实保护企业财产;(3)必须严格履行和解协议的偿债条款;(4)不得实施任何有损债权人利益的清偿行为和财产处分行为。 3.对债权人拘束力。和解协议对债权人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1)必须按照和解协议规定的数额、时间和方式请求和接受清偿;(2)不得超出和解协议的范围进行个别追索;(3)不得违反集体受偿原则,在和解协议以外接受债务人的清偿。 (五)和解的撤销 和解的撤销又称和解的终止或取消,是指和解协议生效后,法院根据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裁定撤销和解协议,终止和解程序。和解的撤销根据启动主体的不同分为两种:(1)由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申请启动,法院依申请裁定撤销和解;(2)法院直接启动,依职权裁定撤销和解。法院不论是依申请撤销和解还是依职权撤销和解,其法定撤销事由主要包括:①和解条件偏颇;②债务人不履行和解协议;③债务人有欺诈破产行为。 从理论上讲,法院既然对和解协议的履行有监督职责,一旦出现撤销和解的法定事由,为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法院应当依职权撤销和解。但实际上,对于能否撤销和解及撤销和解的法定事由如何,各国及地区破产法的规定不尽相同。例如,在日本,规定只有在债务人已经被确定犯有诈欺破产罪时,法院才可依职权撤销和解;在我国台湾地区,根本就未在破产法中规定法院可以依职权撤销和解。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零三条和一百零四条的规定,虽然并未明文规定和解的撤销,但解释上应该是承认的。
接下来解答公司要申请破产:(一)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申请目的; (三)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四)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载明的其他事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5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