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犯罪故意的一般证明标准审查起诉必须确定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转移审查的证据,足以认定被起诉人实施被起诉的犯罪主观故意,必须从犯罪故意的认...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各行为人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种犯罪故意体现在共同犯罪人之间的意思联络。也就是说,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这种故意内容,既要求共同犯罪人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性质,且要认识到共同犯罪的整体性质或者能够概括地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什么要素才可能成立“共同故意”呢?就此存在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犯罪共同说认为,二人以上只能就完全相同的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例如,甲以杀人的故意,乙以伤害的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行为导致丙死亡时,根据犯罪共同说认为,由于甲与乙都是实行犯,但各自触犯的罪名不同(甲是故意杀人罪,乙是故意伤害罪),因而不成立共同犯罪;行为共同说(事实共同说)认为,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实施了构成要件中的客观行为,在“意思联络”方面,不要求数人具有共同实现犯罪的意思联络,只要行为人与其他人共同参与了犯罪,即使他没有认识到共同犯罪的整体性质也构成共同犯罪。按照前面的例子,甲与乙共同对丙实施暴力行为导致丙死亡时,便成立共同犯罪。所以,只要客观行为相同,即使犯意有别,也能说明相同的行为特征。因此,共同犯罪并非特定犯罪的共同,而是依共同行为实现各自的犯意。
在对他人实施伤害的过程中,参与本案伤害行为的一方所有成员均属于共同犯罪成员,不管是否直接对受害人造成伤害。其中负主要责任的为主犯,次要责任的为从犯。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 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对这两种心理差别是作出规定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4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