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发现交通事故并撞到人,肇事车主不知道有人发生伤害而离开现场,是否能够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先了解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
对方是轻伤而肇事车没有任何处理就开走算不算肇事逃逸?我们认为对方仅是轻伤,故根据司法解释之规定不算肇事后逃逸。...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交通肇事逃逸属于突发事件。“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广义上,突发事件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仅仅将其限定为逃离“事故现场”,而实践中大多数并不拘泥于“事故现场”,而是与“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一并来考虑的,总之,要看具体情节。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人们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说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预测的。
肇事逃逸有下列情形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伤,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三人死亡,承担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以上;以及造成一人以上重伤,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8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389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