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遗产继承纠纷案,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大多数民事纠纷的诉讼费都是由败诉方承担的,不过遗嘱继承纠纷案起诉后,如果原告撤诉的话,法律层面上来讲撤诉的情况下,诉讼费由原告自己承担。事实上,如果遗嘱是有效的,那就只能按照遗嘱分配遗产。
诉讼有效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制度。因房屋买卖引发的民事诉讼时效是三年,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收到侵害起算。需要了解,诉讼时效的意思并不是三年不起诉就不能起诉了。诉讼时效设立的目的之一也是鼓励尽快通过司法维权。如果三年期满,原告仍可以提起诉讼,法院会立案受理并安排审理。法院不会主动提出诉讼时效过期,而是由被告一方提出主张的情况下,法院会才会考虑是否确实过期的问题。同时对于诉讼时效也有限制性规定,符合民法总则规定的特定情形时,该期限可以暂时中止,也可以中断,重新起算。但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诉讼的最长期限是20年,从收到损害之日起起算,超过20年,法院就不再提供司法保护,原告也不能再主张中止和中断。
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0人已浏览
96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