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仲裁阶段不能财产保全,只有在诉讼阶段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利害关系人在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其合法权益将会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的紧急情...
可以在劳动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需要提供担保。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只需要证明自己履行了劳动义务,不应对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金额、时间、领取者姓名和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这说明用人单位有义务保存已支付工资的证据,但劳动者一般不可能掌握未支付工资的证据。劳动者提出已履行劳动义务的证据,提出追索拖欠工资的主张时,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已支付工资的,应当认定未支付工资的事实,支持劳动者的主张。
劳动仲裁的几个阶段:(一)案件受理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当事人在规定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议仲裁委员会提出要求仲裁的书面申请,二是案件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一段时间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2)调查取证阶段。调查科学调查的目的是收集证据和资料,明确争论的实施,为下一步的调停和裁决做准备。调查取证工作包括写调查大纲,根据调查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相关证据等。(3)调解阶段。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达成协议的仲裁庭需要制作仲裁调停书。(4)裁决阶段。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便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要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做出。一般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人员充分协商争议事实,按照少数遵从多数原则作出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五)调解或裁决的执行阶段。仲裁调停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的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生效后的调停和裁决,当事人双方觉执行。
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当事人能在一年内去依法申请仲裁,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应当提出仲裁的申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6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309人已浏览
2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