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是指法典式的民事诉讼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后者是指民事诉讼法典以外的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处理民事审判程序的法律,是我国重要的法律之一。该法在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实施。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定法律在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废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一、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包括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行为)、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二、注意事项:1.民事行为并非成立时即生效。 2.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发生法律效力,构成民事法律行为。 3.如果不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即不转化为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民事诉讼状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参与诉讼时递交的记录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以及提起诉讼的事实和理由的的文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331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