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威胁从犯应当根据犯罪和其参与程度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威胁从犯只包括被胁迫参与犯罪,不包括被诱骗参与犯罪。...
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应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胁从犯按照其在犯罪中起到的作用承担刑事责任。胁从犯的量刑要根据构成的罪名确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 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主犯了。 对于胁从犯,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八条
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是在犯罪过程中起次要的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从犯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帮助犯。 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对各共同犯罪人处理时也需要区别对待。我国刑法中将共犯人分为主犯、从犯、教唆犯和胁从犯四种。 其中,从犯比较特殊,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如果有前科的,在量刑时也应该适当从重。 当然从犯的具体刑罚还是要由法院综合考量各个量刑情节后来确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6人已浏览
102人已浏览
85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