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况下,合同继续存在已失去积极意义,将造成不适当的结果,违约方可以不履行合同。主要包括:(...
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况下,合同继续存在已失去积极意义,将造成不适当的结果,违约方可以不履行合同。主要包括: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违约方不得继续履行合同的,如下: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如果合同失去标的,则应予以消除。 合同标的不能强制履行,且继续履行的费用过高。例如,委托合同、技术开发合同、表演合同、出版合同等不适合强制履行。 如果强制履行成本过高,就意味着继续履行合同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这将导致与所获利益的不平衡大量时间。 债权人未要求违约方在合理期限内继续履行合同。
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况下,合同继续存在已失去积极意义,将造成不适当的结果,违约方可以不履行合同。主要包括: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履行不能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合同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要求继续履行: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履行是否可能,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判断,而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加以断定。凡依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依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6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459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