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
1、只要没有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则就不构成诈骗罪; 2、如果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骗取公私财物,则涉嫌诈骗罪; 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借款人因管理不善或者其他原因亏损负债,为了逃避债务而外出,仍然是财产债务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产的,构成诈骗罪。 根据有关规定,金额较大一般是指骗取金额超过3000元。
拿房屋抵押给别人借款,后来又拿去别的地方抵押借款,两次抵押借款的总价值不超过房屋价值即为合法。二次抵押贷款是指将已做抵押的抵押物再次抵押,从特定放款人处获得贷款。二次抵押贷款的特点是不用还清以前的贷款,直接再次抵押再次获得贷款,节省了时间和垫资成本等很多中间环节。二次抵押房产要求各银行对抵押房产的规定不尽相同,对房产的建成年代及所在区域会有相应的要求,比如对95年以前的房产,或一些远郊区县的房产限制较多,贷款成数较少。但对房产没有关于房龄、地域方面的限制,几乎能做抵押登记的房产,都可以根据当时市场同类出售房产的价格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估,这样贷款人可以获得相对银行高的贷款成数。
认定是否诈骗的关键不是看是否有借条,而是看借款人的行为和相关综合情况。 在实践中,借款型诈骗犯罪和民间借贷纠纷的外观上很相似,都表现为借款人欠钱不还,而当借款人被指控为存在诈骗行为时,借款人往往会拿出借条、借款合同等出来证明双方是合法的借款关系,而非诈骗犯罪。 借条的内容,一般是借款给双方的信息和借款数额,还款日期等。一般而言,还款日期的约定是一种归还意愿的体现,但是关于民间借贷纠纷和借贷诈骗犯罪的区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借款人是否采用欺骗手段和借款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 而民间借贷,在借款行为发生时,借款人并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主观上有还款意愿,但是却在借款后,因为客观原因,导致无力偿还。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03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