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民间借贷关系所出具的借条,在承诺的还款期限到期后,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债务人催收。双方如就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催收未果,债权人可以直接依据借条...
当诉讼时效期间已过,但当事人仍然有权利采取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补救措施: 1. 继续提起诉讼。尽管超过诉讼时效可能使权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因此,防止债权诉讼时效过期权利人可请求义务人履行债务、让债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仲裁等方式。
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 1. 劝告债务人主动还款。在此情况下,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只会失去强制执行力,但其他效力仍然存在。如果债务人愿意还款,债权人可以接受偿还,实现债权。债务人没有权利以此为由中断偿还。 2. 劝告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双方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协议,就视为对债务的再次确认。这会引起诉讼时效的重置,使债务人的还款意愿成为问题。 3. 向债务人发出催收通知。债权人可以通过律师函催收,从而引发诉讼时效的中断,确保不丧失胜诉权。 根据《民法典》第192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是,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同意履行,那么他不能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如果债务人已经自愿履行,那么他也不能请求返还。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2人已浏览
54人已浏览
34人已浏览
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