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当事人通过法院诉讼方式处理完纠纷以后,要在案件判决生效以后,拿生效判决书和本人身份证件,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管理部门办理过户变更登记手续,或者...
一、工伤认定后继续上班是否受法律保护工伤认定后,工伤职工未解除劳动合同的,仍然应当继续在工厂工作。其中停工留薪期期间劳动者不需要上班;如若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经审查认为起诉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填写立案审批表,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人员决定立案,其中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应报负责人审批。重大疑难案件报负责人审批或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经审查决定立案的,应当计算案件受理费通知原告,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将该案的当事人姓名、案由等情况统一编立案号输入计算机。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决定开庭审判的条件有:A.起诉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C.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D.附有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照片。 开庭前的审查只是程序审查,不是实体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需经审理后才能确定,B选项是错误的;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要经过开庭审理才能确定,因此E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程序审查】: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1、立案: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2、被告提交答辩状: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3、庭审前准备: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4、通知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5、保全: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依法进行诉讼保全或先行给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