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当双方当事人所负债务额相同时,其互负债务消灭。当双方所负债务额不等时,债务数额小的一方的债务消灭,债务数额大的一方的债务部分消灭,债务人对未...
《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若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的内容合法。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 (4)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一)根据主合同的效力来判定 抵押合同的效力具有从属性,当主合同即债权合同无效时,抵押合同也无效。但是抵押合同中约定主合同无效,抵押合同不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那么抵押合同是有效的。这是根据合同自治原则,约定优于法定。 (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若抵押合同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其也可被判定无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合同中不能抵销的债务主要包括不是互负到期债务、合同中明确约定不能相互抵销等情形。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