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刑法这样判刑判刑 醉驾撞车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处罚规定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要看的程度是否达到,肇事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如果只是酒驾并未达到醉酒,也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就尚未达到犯罪标准,但是会受到治安处罚,赔偿损失、罚款、拘留等,并吊销驾驶证。如果达到醉酒驾驶,或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就构成危险驾驶罪甚至。构成危险驾驶罪,会判处,并处。构成交通事故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一旦有逃逸的行为,交警部门很可能会认定逃逸方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很多保险也会不予理赔。因此,建议各位司机朋友们,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要逃逸,否则会面临加重处罚、多承担责任的风险。
交通肇事罪也是刑事公诉案件,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最后判决,在以上过程中,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 交通肇事罪是否构成,主要与肇事司机在事故责任分担有关。 通常情况下,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肇事司机,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必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5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