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遗嘱是遗嘱人对自己财产进行处分的书面记载,遗书一般是死者对自己死亡的交代和后事的安排(有的也会包含遗嘱)。...
遗书中如果有对财产处分的内容,那么可以作为遗嘱。如果没有类似内容,遗书就不能作为遗嘱对待。遗嘱一般是遗嘱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的书面记载。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接受权利的主体范围不同在遗赠中,接受遗赠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在遗嘱继承中,接受遗嘱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 2、表示接受、放弃权利的法律规定不同民法典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3、是否承担清偿死者债务的义务不同受遗赠人只享受接受遗赠财产的权利,不承担清偿死者债务的义务。如遗赠人生前负有债务的,应先用遗产清偿债务,剩余的遗产再执行遗赠,但受遗赠人本身不负有清偿的义务;遗嘱继承人既有依遗嘱继承遗产的权利,又承担在遗产继承的实际价值范围内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 4、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受遗赠人无权直接参与遗产分配,而只能从遗嘱执行人或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处取得遗产;遗嘱继承人有权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以实现其继承权。遗赠和遗嘱的区别就在于,遗赠中是把遗产赠送给了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如果有遗嘱,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也是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的,当事人的继承权就不可以被侵犯。
关于遗嘱与遗赠的书写区别为所谓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公民通过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设定遗赠的人称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称受赠人或遗赠受赠人,通过遗赠赠与的财物称为遗赠财产或遗赠物。遗赠是单方的、无偿的法律行为,只须遗赠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不需要征得受赠人的同意。但遗赠不同于生前赠与,必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具备设立遗嘱的法定要件方为有效。
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者其他事务所进行的个人处分,在遗嘱人死亡时生效的法律行为。与遗嘱这一规范的法律用语相比,遗书属于日常生活用语,一般是死者对自己死亡的交代和后事的安排,有些遗书还包含遗嘱。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受法律保护,不涉及财产处理的遗嘱不受法律保护。遗嘱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遗嘱有相应的订立要求。例如自己写的遗嘱,必须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字注明年月日,打印后不能签字,打印后再签字的遗嘱无效。找人写遗嘱时,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其中一人应当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字。注意以下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1)精神病人和18岁以下人员;(2)继承人和受遗赠人;(3)与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9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97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