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1996年6月26日)规定,对下列挪用公款犯罪分子可不适用缓刑...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一般缓刑的适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附加条件不执行原刑罚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挪用公款罪可以缓刑。挪用公款罪缓刑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犯罪分子确实悔改,法院认为不拘留不会再危害社会;三是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挪用公款属于个人使用,金额在5000元至1000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2、.挪用公款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的,属于个人营利活动。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下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悔改;(3)无再犯罪的危险;(4)宣布缓刑对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1.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先期羁押的,不折抵刑期。司法实践中一般: 1.针对轻罪,有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2.暴力犯罪,比如杀人、重伤、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另外,在涉黑案件中适用缓刑也很谨慎3.累犯,绝对不适用缓刑 4.有悔罪表现,包括自首、立功、全中心退赃、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交纳罚金等,都可能成为缓刑考虑的情况。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了,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的适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还判处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应当执行,而不受主刑缓刑的影响。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受缓刑宣告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4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