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犯杀人罪,依法不能给予刑事处罚,应责令家长严加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属于我国最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最高可以判处。,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死亡的后果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是否出现死亡的后果只会影响到量刑而不影响定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根据的相关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或者十年以上;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案中具体判几年要综合多因素考虑,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根据我国《》规定:第二百三十二条?的,处、或者十年以上;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的案件量刑,需要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各项证据和每个被告人的具体情节,进行依法量刑。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也是,我国《》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一个案例就是2013年媒体广为报道的饿死两名女童案,被告人乐某明知两名年幼的被害人无人抚养照料,其不尽义务必将会导致两被害人因缺少食物和饮水而死亡,但却仍然将两被害人置于封闭房间内,仅留少量食物和饮水,离家长达一个多月,不回家抚养照顾两被害人,在外沉溺于吸食毒品、打游戏机和上网,从而导致两被害人因无人照料饥渴而亡。乐某主观上具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间接故意,客观上造成两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鉴于被告人乐某审判时系怀孕的妇女,且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依照刑法的规定,认定被告人乐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无期徒刑,终身。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7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615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