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上...
法律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具体要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二条,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第五十三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是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自身的包装不严等原因,导致其中信件或其他物品漏出遗失的,不应视作构成本罪的行为。 二是行为人实施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是非法的。 三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的心态。如果行为人没有犯罪的故意,而是由于疏忽大意误拆、遗失邮袋、信件、包裹、电报的,不构成本罪。 四是构成本罪也应达到情节严重,如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丢失邮件、电报,延误投递等。凡符合上述标准的私自开拆、隐匿或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都应当立案追诉。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私自贩卖售客户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此罪的,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处罚。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核材料的禁止进出口制度,对象是核材料。核材料是指根据中国1989年1月10日加人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规定,除钵1238同位素含量超过80%的钵、铀1233、同位素235或233浓缩的铀、矿石或矿渣形成的含有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混合物的铀,含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材料。其中,同位素235或233浓缩的铀是指含有同位素238的丰度比大于天然存在的同位素235对同位素238的丰度比的铀。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核材料进出国境的行为。逃避海关监督是指采用各种方法,避免海关监督,检查,试图将核材料通过国家(边境)国境。有的绕过关口,在没有海关或边卡检查站的地方,非法携带,运输核材料进出境;有的虽通过关口,但企图以隐匿,伪装,假报等手段,以欺骗海关,蒙混过关;有的则是采用藏匿,伪报等方法,以逃过邮检和海关的查验,非法邮寄核材料进出国(边)境等。这些行为都是走私材料的典型行为。另外,走私核材料有非典型行为,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向走私人非法收购核材料(2)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销售核材料的;(3)与走私核材料的罪犯通谋,提供贷款、资金、账号、收据、证明书、运输、保管、邮寄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构、团体等。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故意知道是核材料,但是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不知白己所携带,运输或邮寄的是核材料,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构成犯罪的,应以他罪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等处罚。至于其目的,一般是为了盈利,但是有没有这个目的,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人已浏览
16人已浏览
15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