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走私、出售、运输和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如何,都应立案起诉。本条规定的走私是指知道是毒品而非法运输、携带、寄送到国外(边境)的行为。直接向走私者...
由于未遂额是量刑升格的重要依据,因此不需引用未遂条款,则按数额巨大档次量刑。4。主要适用于以次数构成犯罪或者升格量刑的,但二者之和则量刑升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止犯罪和未遂犯罪有很多区别:1。发生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中止犯罪要求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不能完成犯罪的原因各不相同。犯罪未遂中,犯罪失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了行为人的初衷,即欲为而不能为。当犯罪中止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可以为而不为。3、不同的行为结果。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未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损害。中止犯罪要求行为人彻底放弃犯罪。四是不同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者未造成损害的应免予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犯罪未遂只能减轻或从轻处罚。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已经完成《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犯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成功。虽然《刑法》没有规定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但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和行动犯。根据刑法对各种犯罪既遂的定义,可以知道犯罪既遂的标准从根本上说是行为人故意执行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所有要件。但由于不同类型的犯罪对构成要件的要求不同,既遂的判断标准也要具体分析。(一)结果犯是以法定结果的出现为既遂,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通过犯罪对象的作用对犯罪对象造成的物质性、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实际损害结果。(二)危险犯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标志的犯罪。(3)行为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既遂。这类犯罪的既遂不要求造成物质有形的犯罪结果,也不要求实际损害的可能性,即危险状态的出现,而是以行为完成为标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根据该规定,欺诈未遂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欺诈(未遂)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