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楼上的回答标题总结的很好,只是工伤认定的主体不是公安机关,是劳动部门,鉴定是一些专门鉴定机构给出的意见,有有权利鉴定的人员对工伤情况所做的一...
工伤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职工所受伤害是否是工伤的问题,其认定结论可能是工伤或视同工伤;工伤鉴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职工所受伤害在经工伤认定程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两者的区别是:工伤认定是基础,劳动能力鉴定更具体。 工伤认定是认定劳动者是否为工伤,是否能享受工伤待遇;劳动能力鉴定是鉴定劳动者的伤残等级和生活自理能力,根据不同等级,具体确定劳动者可以享受的工伤待遇。
工伤认定一般在工伤发生后30日内由有人单位提出,如果用人单位不提出,工伤职工或者直系亲属可以在工伤发生1年内提出,受理的部门是劳动局(内专设工伤认定的部门)
准确的说法,应为“”和“劳动能力鉴定”(俗称“鉴定”)。工伤认定——是指职工在工作中因工负伤(包括依法应视为工伤的情况),需要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认定工伤或者不认定得结论性决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一般俗称为“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或“工伤鉴定”——是指职工发生工伤并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因工伤导致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所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两个大方面的的等级鉴定。其中,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通常情况下,发生工伤时(包括工伤导致死亡),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工伤经治疗伤情稳定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例如,是否有残疾,是否影响劳动能力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因工死亡的就不需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6人已浏览
365人已浏览
239人已浏览
3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