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在离婚时已经就抚养费的支付期限及数额作出约定,那么,抚养费请求权已明显转变为一种期限数额明确的债权,负有支付义务的一方没有按期支付,则被抚...
根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司法实践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抚养费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知道之日起计算。但由于抚养费支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孩子还未成年,一方可以在抚养过程中随时起诉法院支付抚养费。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未行使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即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司法保护超过诉讼时效后,权利人同向义务人主张权利且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的,其权益则不再受司法保护。但是,根据诉讼时效设立的目的为保护交易安全,可知诉讼时效仅在权利人行使财产性质的请求权时才得以适用,而对于纯粹基于身份关系的请求权,一般不适用诉讼时效。
1、根据民法的一般原理,基于身份关系提起的诉讼,原则上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基于财产关系提起的诉讼,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而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的请求权虽然与身份关系有一定的联系,但从性质上看,仍然属于财产权,因此,当事人请求支付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但在诉讼时效的起算问题上,需要区分和考虑不同情况。如在离婚时已经就抚养费的支付期限及数额作出约定,那么,抚养费请求权已明显转变为一种期限数额明确的债权,负有支付义务的一方没有按期支付,则被抚养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对于各期抚养费,应从约定支付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起算时效。如果离婚时并未处理抚养费问题,则在需要抚养的期间,义务履因侵权的行为和事实处于持续状态,或者,一方并不知道其抚养义务存在,即不存在侵权问题,这两种情况下,都无从确定时效起算点。但,前一种情况下,子女成年之日起,侵权行为终了,因此应从次日起起算二年诉讼时效。后一种情况下,虽不存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问题,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因此,自子女成年之日的次日起应当起算二十年诉讼时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