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故意杀人罪是死刑。诈骗罪最高量刑最高量刑也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所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在刑法上是两个不同的罪名,在案件定性上公安、检察、法院常常出现意见分歧。主要是这两类案件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尤其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在司法实践中极易混淆。同时,如何对群殴事件中的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进行认定在理论与实践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对案件正确地定性量刑。
1、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当事人实施犯罪时的主观故意不同。 对于故意杀人罪,当事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在主观上具有追求对方死亡的故意,这种主观故意,又可以分这二种: 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对方死亡,仍然积极追求和希望死亡结果的发生,也就是直接故意; 二是间接故意,即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对方的死亡,但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 2、对于故意伤害罪而言,行为人在主观上只是追求伤害对方而不是以追求对方死亡为目的,也就是从主观上来讲,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希望出现对方死亡的结果,也不存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对方的死亡,但仍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的情况。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认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直接故意的杀人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二)、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 1、在直接故意中,行为人是希望即积极并追求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甚至顽强地实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2、在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他人死亡的发生则不是持希望态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放任,就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任其事态发展的态度。在放任的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不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来积极追求或是努力争取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277人已浏览
533人已浏览
18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