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进项可以抵扣。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若缴纳营业税,对购入设备用于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若缴纳增...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应当采取与自有固定资产一样的折旧政策。但有一定的特殊性:(1)折旧期间的确定:①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分录 1.租赁期开始日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率的确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其折现率可按下列顺序确定)①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②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③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直接费用)贷:银行存款等 3.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分摊率的确定:(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会计处理: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应提折旧总额的确定: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不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折旧期间:①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②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履约成本发生时通常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等贷:银行存款★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①或有租金以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等为依据计算的:借:销售费用贷:银行存款②或有租金以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借:财务费用5贷:银行存款: 5.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1)返还租赁资产①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借:累计折旧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②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①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②如果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没有续租支付的违约金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3)留购租赁资产①支付购买价款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②结转固定资产所有权: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租赁可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不可算作企业的资产;而融资租赁可以算作企业的资产。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根据新准则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一,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第二,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第三,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第四,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第五,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否则,为经营租赁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的一种,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但是由于企业实质上获得了该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与资产有关的风险,实际上企业实质上获得了该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与资产有关的风险。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承租人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相比中的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9人已浏览
923人已浏览
2,345人已浏览
3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