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诽谤罪如何取证?

2021-10-22
可以参考其构成进行科学调查,其中供词、证人、录音等。诽谤的构成必须符合以下要素:1、客观地捏造虚构事实,降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表现出情节严重的行为。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a.行为者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散布的不是无缘无故的捏造,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会成为诽谤。b.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个是语言散布,另一个是文字,用大字报纸、小字报纸、图画、报纸、图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失是指捏造和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有可能贬低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实际上给受害者的人格、名誉造成实际损害。散布虚假事实,但不会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他人的人格、名誉。c.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d.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情节严重,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严重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诽谤他人造成精神异常或受害者自杀等情况。3、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一般诽谤行为年满16岁,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同时16岁也是刑事责任年龄。未满16周岁的人有诽谤行为,其家长有赔偿责任。4、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行为者知道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的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