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缓刑考验期内,罪犯如果违反法院禁令、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如果违反禁令的情节不属于严重的,...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依法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2011年5月1日实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有关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缓刑禁止令况,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规定,俗称缓刑禁止令或禁止令。从法条看,禁止令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的人”。 法院判缓刑]判禁止令是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其管制或缓刑期间,采用的一种辅助性的刑罚手段。 按照有关规定,缓刑犯需每周到社区矫正部门报到,接受监督,矫正人员如果发现缓刑犯有高消费行为,可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发现次数较多,情节严重,可通知法院,撤销其缓刑。
一、“禁止令”有助于刑罚的实施、预防犯罪的发生 “禁止令”并不是一种新刑种、新刑罚,而是辅助并监督管制这种非监禁性刑事处罚和缓刑制度顺利实施的措施。 通过相关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禁止令”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原因、性质、手段等因素确定的,且对于犯罪分子有明确的针对性。“禁止令”的实施实际上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以强制的手段矫正部分特定的犯罪行为。同时,通过“禁止令”的形式将犯罪人员与可能诱使其犯罪的环境相隔离,对于犯罪人员再触犯同类罪名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禁止令”有利于法治建设的发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 “禁止令”作为管制、缓刑的一种监管措施,它的实施不但可以切实保障和强化刑罚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体现我国刑罚制度“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的特点。通过建立“禁止令”司法制度,可以切实有效地帮助犯罪人员“迷途知返”,充分发挥我国司法制度中人性化的一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法院判决管制、缓刑的案件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一举措虽然是一种法治文明的表现,但却是也引起了部分社会公众的质疑,产生了不少社会矛盾。而“禁止令”的实施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对管制犯、缓刑犯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 三、“禁止令”有益于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维护社会的和谐 “禁止令”的实施是一种维护社会管理的创新体制,它通过推动和规范对于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及犯罪人员的矫正工作,不但维护了我国法律体制的权威,也能有效地惩治和预防犯罪。 同时,该制度的实施更有利于犯罪分子在接受非监禁刑时进行改造,从根本上做到“弃恶从善”,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和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处以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何为“违反禁令标志”解释到,禁令标志,是对车辆加以禁止或限制的标志,比如禁止驶入外环线以内地区等。“如果行驶过程中看到禁令标志,还驶入外环线以内,那就叫‘违反禁令标志指示’,就要被罚100元扣3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4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6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