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
根据《拘留所条例》第十条,《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应该及时通知家属。根据《拘留所条例》第十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 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第六十四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第七十一条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通缉在案的;(三)越狱逃跑的;(四)正在被追捕的。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关于刑事拘留的规定,刑事诉讼法不认罪。《刑事诉讼法》第80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罪或重大嫌疑犯,如有以下情况之一,可先行拘留:(1)在准备犯罪、执行犯罪或犯罪后立即发现的;(2)受害者或当场亲眼目睹的人认罪的;(3)在身边或居住地发现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自杀、逃跑或逃跑的;(5)有可能破坏、伪造证据或供词的;(6)无实名、地址、身份不明的;(7)有逃跑、多次犯罪、组织犯罪的重大嫌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768人已浏览
2,889人已浏览
4,407人已浏览
3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