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法院保释与是否判决没有必然联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法院应当判刑。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只是变更强制措施,不代表案件已经处理。...
不一定。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翻供的,可能有两个法律后果:1。办案机关可以决定取消取保候审措施,拘留或者逮捕当事人;2、如果构成犯罪,法院将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等待审查的阶段可以提供。供述是指推翻自己供述的行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嫌疑人在等待审查的时候可以供述,嫌疑人有权如实供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答复。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
取保候审后,如果犯罪事实以前没有如实供述,在法院审理时仍应如实供述,可以转让。但是,转让应当有证据支持。如果没有证据支持,法院将不接受转让声明。此外,如果法院在审判过程中转让供词,如果法院在核实前承认供词是真实的,被告将无法认定为自首、坦白、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根据我国法律,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以其他证据为主要定罪依据,不相信供词。也就是说,如果其他证据能证明犯罪,供词是否不影响定罪和处罚。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只有供词,则不能直接定罪和处罚。
保释候审期间是否会被监禁或逮捕,由案件处理机关根据案件处理的需要决定,涉及的因素很多。这种情况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法律规定可循。法院未来判处有期徒刑不宣告缓刑的,一定会被监狱服刑。《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处理程序条例》(公安部令第127号)第一百零三条公安机关在保释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调查,对保释候审的嫌疑人,应当根据案件的变化及时改变强制措施或者解除保释候审。保释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5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