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诈骗30万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况,数额为30万量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如果积极退赃退赔的可争取缓刑。对象其一是被判处或者短期;其二是犯罪分子...
积极退还全部赃款,表达良好的认罪悔改态度,争取从轻减轻处罚。被司法机关认定态度良好,受到轻微或减轻处罚(有期徒刑3年以下)的,有可能被缓期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积极退还全部赃款,表达良好的认罪悔改态度,争取从轻减轻处罚。如果被司法机关认定态度好、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三年及以下)的,有可能会被判处。诈骗30万属于最高院对诈骗罪司法解释规定的“诈骗数额巨大”,判刑标准应在三年以上。判处缓刑的概率很小。一、《》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0〕7号)规定,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积极退还全部赃款,表达良好的认罪悔改态度,争取从轻减轻处罚。如果被司法机关认定态度好、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三年及以下)的,有可能会被判处。诈骗30万属于最高院对诈骗罪司法解释规定的“诈骗数额巨大”,判刑标准应在三年以上。判处缓刑的概率很小。一、《》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0〕7号)规定,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不能。诈骗30万是一种巨大的情况,诈骗30万以上十年以下,缓刑只能适用于三年以下刑只能适用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缓刑对象: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二是罪犯确实悔改,法院认为暂时不执行刑罚不会再危害社会。第三,罪犯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欺诈公私财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欺诈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欺诈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3万元至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大、大、特别大。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在前款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该地区实施的具体金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5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9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