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第134条规定的是重大责任事故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刑法第77条的内容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分析 要知道他人有没有被判刑,可以通过查看法院公告或者登录法律裁判文书网查看法律文书等方式,但是如果属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涉及到个人隐私、国家秘密的案件,则无法查询。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的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如果是当庭宣告判决的,会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如果是定期宣告判决的,则会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还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刑诉法30条明确了回避的决定及效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而新《刑事诉讼法》第16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对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临时性羁押期限的设置,既需满足讯问需要,也不能设定过长以至于过度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实践办案中,对于嫌疑重大的到案人员,应在临时性羁押期限届满之前收集呈报刑事拘留必需的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是书面的言词证据,即使是物证、书证,也应以书面形式记载,这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由于取证期限与到案期限发生重合,因此,到案期限的设计不能不考虑这一现实因素。根据嫌疑程度及其变化情况设置到案期限,既能够满足刑拘证明要求,也不会对普通犯罪嫌疑人,尤其是经审查确定无罪的犯罪嫌疑人的生活、工作构成严重影响。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延长传唤、拘传的期限,既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反映了诉讼文明和进步,又满足了办案需要。综上所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34人已浏览
1,401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2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