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盗窃亲属财物如何处理

2021-09-28
基于近亲属间的特殊关系,近亲属间盗窃行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法律可恕性。考虑到近亲属间矛盾的自发可调解愈合性,而且近亲属在知道盗窃者是自己亲人后往往要求不要追究刑事责任。因盗窃所引发的矛盾一般通过家庭教育已可矫正,若一律予以刑事追究反而可能破坏家庭团结,滋生新的不稳定因素。刑罚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调节方式,理应顺应社会伦理道德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偷拿近亲属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该解释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人性化关怀,符合公众潜在的心理认可。

相关法规

根据《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 “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是盗窃数额较大或巨大,同时又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引起家庭成员和亲属愤慨,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多次盗窃家庭亲属财产,经教育不改,引起家庭成员和亲属不安的;盗窃无生活来源的亲属财产,造成其生活困难,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挥霍浪费,无法追回,给家庭成员和亲属造成重大损失的;盗窃主观恶性深,多次在社会上盗窃,因种种原因限制而盗窃数额不大,而又转为盗窃家庭亲属财产的;因盗窃造成家庭成员和亲属关系劣变和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