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犯罪,我国法律有明文规定 18周岁以上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
关于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涉及刑事责任是告诉才出来怎么处罚这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以下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7条-24条的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17条和18条的规定: 对于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是减轻处罚;参照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可以在20%到60%的范围内从轻判处。 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以从轻或是减轻处罚;参照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可以在20%到40%的范围内从轻判处。
【1】根据《民法通则》第13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2】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与他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活动,可以有他的监护人。他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是他的近亲属,例如:父母等人,可以代理提出离婚。【4】但是必须安排妥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生活。
对于虐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罪在法律上还没有具体的规定。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标准是年龄和精神状况,因为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发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年龄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各个国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龄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这是跟各国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就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而言,大多数国家界定为l8周岁以下,也有的国家规定为20或21周岁以下。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其独立做有效之法律行为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而年龄是自然人获得认知能力的最基本条件。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心智健全,主要依据自然人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55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333人已浏览
1,2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